西南民族大學:以思政工作體系化建設鑄就新時代民族高校育人典范
作為一所民族類高等學府,西南民族大學始終將思想政治教育視為人才培養(yǎng)的立校之本,緊扣“鑄魂育人、固本培元”核心使命,在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兼具學校特色與時代內涵的創(chuàng)新路徑。通過理念引領、制度重構、隊伍鍛造、實踐深耕四大維度,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推動思政工作從“零散化”邁向“體系化”,為民族高等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鮮活樣本。
理念先行:以共同體意識凝聚育人向心力
西南民族大學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貫徹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要求,構建“三維一體”育人格局。
一是構建大思政工作體系,夯實鑄魂育人根基。西南民族大學堅持政治立校根本原則,構建“黨委統(tǒng)領、黨政協(xié)同、學工主導、多級聯(lián)動”的立體化思政工作體系,形成縱向貫通校院班三級、橫向覆蓋教育教學全領域的育人新格局。創(chuàng)新實施校領導“七進一線”工作法,通過制度化開展進班級、課堂、宿舍等七大場景,實現校領導班子成員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常態(tài)化。
二是深化網絡育人創(chuàng)新,打造思政教育新生態(tài)。搭建“微學工+”新媒體矩陣,新學期策劃《燃!爆!了!校運會開幕式現場直擊》《“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21天運動打卡計劃》等122個原創(chuàng)作品,實現單篇5萬+閱讀量的好成績。依托“小迪‘道中華’工作室”,創(chuàng)作內容豐富的文化傳播視頻,相關成果斬獲國家民委“道中華”文宣平臺雙項榮譽,工作室指導老師、學生代表和2名留學生參與民族畫報社“到中華”國際項目,其研學視頻獲民族畫報社和中新網矩陣重點推介。
三是完善長效工作機制,提升育人實效。自主研發(fā)“和合民大”智慧思政平臺,其中“我要說說”小程序建立24小時響應機制,形成“學生點單-部門接單-領導督單”的閉環(huán)管理。校領導每周會商會專門聽取學生工作等方面情況匯報,建立“周會商、月總結”工作機制,創(chuàng)新實施“項目化推進、清單化管理”工作模式,將學生工作計劃細化為38項具體舉措,通過臺賬式推進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制度筑基:以頂層設計擘畫思政全局
制度為骨、體系為脈。西南民族大學緊扣《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戰(zhàn)略部署,以制度創(chuàng)新為突破點,系統(tǒng)構建“3515”思政工作體系,形成“四梁八柱”支撐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
一是立柱架梁,設計構建三維制度體系。西南民族大學錨定“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zhàn)略屬性”三大本質特征,創(chuàng)新制定《關于全面構建高質量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指導意見》,通過“三大目標”定向、“五大體系”筑基、“十五項機制”固本,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學科調整、人才培養(yǎng)、考核評價等環(huán)節(jié),打造全要素貫通、全周期銜接的思政育人生態(tài)系統(tǒng)。同步編制《中共西南民族大學委員會2025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點》《西南民族大學2025年學生工作計劃》,形成《指導意見》統(tǒng)領全局、《思政要點》明確路徑、《工作計劃》細化舉措的架構,實現“遠謀近施、綱舉目張”,推動思政工作從“零散化”邁向“體系化”。
二是數智賦能,立體傳播彰顯制度效能。西南民族大學創(chuàng)新“制度可視化”傳播策略,依托學校融媒體平臺,推出《一圖讀懂3515體系》等深度解系列推文,通過圖解化解讀、新媒體傳播,將制度文件轉化為師生可感知的實踐指南,相關推文瀏覽量超8萬人次,學校相關單位單位、各學院分別組織學習,實現了政策宣導與師生共鳴的雙重效果。此舉不僅為思政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更在高校中樹立了“以體系化思維破解復雜問題”的示范標桿。
隊伍賦能:以專業(yè)化建設激活育人內驅力
西南民族大學深諳“強師者強教”之道,構建“名師引領、梯隊協(xié)同”的輔導員發(fā)展生態(tài),打造全國民族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建設的示范樣板。
一是體系筑基,構建“金字塔”式培養(yǎng)矩陣。西南民族大學思政教育隊伍形成“1+2+6+10”特色化育人平臺集群(1個省級思政課名師工作室、2個省級名輔導員工作室、6個“紅石榴”學工系列工作室、10個校級輔導員工作室),構建“省-校-院”三級聯(lián)動培養(yǎng)體系。創(chuàng)新實施“雙24”責任壓實機制,實現24個學院黨委副書記兼任學工辦主任全覆蓋,輔導員班導師等學工隊伍24小時為學生成長服務。推行班導師“155668”精準育人計劃,通過“一口清”“五個一”“五到位”“六必談”“六聯(lián)系”“八個工作職責”,全面打通教育管理服務學生“最后一公里”。
二是靶向淬煉,搭建可持續(xù)發(fā)展賦能平臺。西南民族大學通過制定《2025年輔導員班導師隊伍培訓計劃》,開展“新時代輔導員核心素養(yǎng)”特訓營,邀請全國最美輔導員劉國權、寇玉達和全國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特別表現者于洋開展班導師、輔導員素質能力提升專題培訓;舉辦“AI+思政”前沿講堂,時代楷模曲建武、特聘教授馬健兵等專家與Deep Seek技術團隊聯(lián)袂授課,實現傳統(tǒng)育人智慧與智能技術的跨維碰撞;在直屬高校中率先成立西南民族大學輔導員發(fā)展中心、輔導員青藍社,以“青藍結對”傳薪火、以“光榮在崗15年”樹典范,對標“教育強國、民大何為”“鑄牢主線、民大何為”“民大發(fā)展、學工何為”的時代命題,讓中心和青藍社成為輔導員成長的“加油站”、經驗傳承的“連心橋”、思政創(chuàng)新的“孵化器”,全力打造高素質學生工作骨干隊伍。11名輔導員分別獲批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輔導員研究)和四川省思想政治研究課題(輔導員專項)立項。
實踐創(chuàng)新:以多維平臺培育時代新人
西南民族大學以“提質培優(yōu)”為內核,創(chuàng)新實施“數字賦能、學風固本、文化浸潤”三大專項行動,形成具有民族高校特色的新時代育人范式。
一是數字治理筑基,打造智慧育人新生態(tài)。通過構建“1+3+N”智能管理系統(tǒng)(1個大數據中心,課堂考勤、晚歸管理、動態(tài)打卡3大核心模塊,N個定制化預警場景),實現學生行為數據全息畫像。西南民族大學主動承辦四川省高?!?.15”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會議,并圍繞深化校地協(xié)同聯(lián)動全面夯實校園安全穩(wěn)定工作基礎做交流發(fā)言,與會領導高度肯定學校校地共建、安全教育、校園治理等工作。
二是學風建設攻堅,形成協(xié)同育人新格局。西南民族大學實施“教風學風雙優(yōu)計劃”,建立“校領導巡查-教學督導-學工聯(lián)查-學生自查”四級督導體系,學工部常態(tài)化組織學院副書記、班導師、輔導員開展學生課堂紀律日常檢查,督促上課教師點名、提醒學生認真聽課,實現平均到課率99.49%。太平園書院建設成效顯著,通過“四個度”形成“點、線、面”一體化朋輩幫扶體系,讓“大手拉小手”“朋輩書桌”實現學生思想品德、綜合素質、學科專長和創(chuàng)新潛質的全面提升,成為學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徑。
三是鑄魂工程突破,構建大思政育人新體系。西南民族大學堅持系統(tǒng)思維,緊扣鑄牢主線,高標準開展2025年鑄牢系列“大思政課”立項建設工作,立項“網絡安全大思政課”等10個項目,立項“紅色金融大思政課”等5個培育項目。以原創(chuàng)文化精品、職業(yè)規(guī)劃大賽為平臺,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6個項目分別獲批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廳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2個項目分別獲批四川省2025年度高校原創(chuàng)文化精品和高校場館育人作用開發(fā)名單,3名學生在四川省第二屆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大賽總決賽中斬獲“兩金一銅”歷史最佳成績。
未來展望:以使命擔當書寫育人新篇
面向未來,西南民族大學將持續(xù)推進思政工作體系化改革,以制度創(chuàng)新為引擎、以隊伍賦能為抓手、以文化浸潤為底色,推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與人才培養(yǎng)同頻共振,在新時代民族高等教育領域書寫“民大答卷”,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